[摘要]实证会计研究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这类问题的讨论或有利于大家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升,以下只是大家所考虑的问题和一些建议,期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近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进步意义不可低估。现在,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己经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目前以下几方面:第一,国内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从每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实证会计研究,使国内的读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早期的讨论对于国内实证会计研究的进步是至关要紧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为人先的会计学者第一开始了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尝试,他们带动了一批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便研究人数逐步增加,研究范围也愈加广泛,在包含财务、会计、审计的每个范围都有实证研究的成就出现,虽然这类成就还只不过初步的,但己经足以叫人感觉到国内实证会计研究前进的节奏和广阔的前景;第三,近期几年国内出现了一批同意过好培训的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这是国内会计学界的一笔宝贵财产,虽然在现在他们所获得的成就还看上去稚嫩,但伴随证券市场的进步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他们将成为国内实证会计研究的主力军,假以时日他们中可能会有大伙出现;第四,现在的实证会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与实证会计研究密切有关的范围,如财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统计办法和软件、数据库建设等,这类都预示着大家这一代人要为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塑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1、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1.实证会计研究的本质。一个被常见同意的看法是,规范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 “实质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是讲解和预测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假如你舅、一条河,实证会计研究对你说的是以前大家是摆渡过去的,而规范会计研究对你说的是应该从桥梁上过去,还是摆渡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证会计研究更看重科学性,规范会计研究更看重哲学性。
2.拓展实证会计研究是什么原因。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进步,瓦茨 和齐默尔曼 觉得主如果需要推进的,这种需要主要来自三方面,信息需要,企业的很多利益有关者都需要做出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决策,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需要知道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就;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讲解各种会计程序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实证会计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政策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为了肯定的目的不断进行涛说,他们需要证明我们的见解是正确的,实证会计研究也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有时研究职员并非有意为他们提供证据的,却被他们用来证明我们的看法。
国内的状况却有所不同,对实证会计研究成就的需要没美国那样强烈。在信息需要方面,国内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近况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本身就不够看重,更不需要说是借助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研究成就了;在教学需要方面,使用了实证会计研究成就教学的院校和教师还只不过极少数,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国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的游说还极少,争论的各方也没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成就的出现。这并非说国内没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譬如说学者们对学术成就的追求就是一个要紧的需要。近年来在实证会计研究的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证券市场的进步、数据的丰富与有关学科的融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减少了研究本钱,特别是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更推进了实证会计研究的进步。所以,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主如果由供给推进的,而不是主要由需要推进的。
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态度。虽然实证会计研究己经获得了一些成就,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也愈加多,但大家仍然不停地间:实证会计研究有没用?大家猜想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证会计研究对国内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没贡献。回答是一定的,只不过贡献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实证成就对理论和实务是有直接贡献的,但大部分实证成就不可以直接用途于理论或实务,而只不过有间接的贡献。一项研究 好比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只不过一块砖,有的砖会被埋在墙里面,仿佛没用途,但假如整堵墙可以撑起高楼大厦,那样大家就觉得每一块砖都是有贡献的。由于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这类研究成就对理论和实务也是有贡献的。大家相信 “真理”是存在的,但大家并不了解 “真理”在哪儿,“真理”到底哪儿或许并无关紧要,要紧的是大家在进步,在向前走。
同时,大家也应该看到客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实证会计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大家用如此的数据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实证文章都会有肯定的局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非常困难的。实证文章应该允许批评,批评若能针对实证的过程 ,而不是以我们的逻辑对结论进行评价,则能够帮助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提升。其次,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它说明一个理论只可以被证明是不对的,而不可以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是由于这样,实证会计研究才会有向前进步的动力,才可以不断健全自己。对于实证会计研究,大家注意到大家对研究态度和数学办法两方面的批评较多,实证会计研究主如果依赖数据来讲话的,但研究的选题、办法和结论总是也会遭到研究态度的影响,一个严谨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会更可信。研究结论不只要让其他人相信,而且要让自己相信,后者是一个比前者更难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实证过程中,先经过了多次试验才找到最后的结果,而只对外报告最后结果,其他人只看到最后结果当然容易相信,只有这类学者自己才了解选择这个模型只不过由于它符合我们的结果罢了。规范的实证会计研究过程是先提出假设,再采集数据进行检验,而有的学者常常是先采集数据进行检验,再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已经违背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初衷。个别学者不端正的学术态度只不过他的个人问题,而不可以代表整个学术界,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遭到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如此的学者才能得到真的有用的研究结论。大家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另一个批评是数学办法太过复杂,在做数字游戏,这在美国或许比较突出,国内大部分实证会计研究所用的办法还非常简单,没有过于复杂的问题,但这也提醒大家,数学办法是不是简洁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可同意性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4.实证会计研究的办法论。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范围愈加广泛,所用的办法也愈加复杂,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也称为经验会计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五种办法:实验室实验 、实地试验 、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 、调查研究 和档案研究 ,所研究的范围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每个方面。但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多指档案研究 ,主要涉及关于财务会计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审计的研究。另一个有关的定义只不过档案研究 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实证会计研究 小得多,主要研究经理职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国内的会计学者他们法论的研究还极少,特别是对实证会计研究办法的研究更少,但办法论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觉得实证会计研究的办法论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动手才可以学会,而不可以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但在办法论上的指导无疑对研究者是有帮助的。现在国内的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主要参考己有文献中的研究办法,但这类文献只能教研究者们如何做,而不可以教会研究者们为何如此做和如此做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对于一项深入的研究来讲,仅仅了解如何做 是不够的,还要了解为何这么做 ,只有如此才能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再向前走。现在,国内还非常缺少在办法论上对研究者们的指导。
5.实证会计研究进步的条件。在美国,实证会计研究自1968年以来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美国的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比弗 觉得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空前进步是什么原因在于:财务学和经济学的进步;证券市场在经济中占要紧地位;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了积极的监管,报告环境不断变化,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证券买卖委员会等常常提出新的课题;上市企业的股权比较分散,而且机构投资者占非常大比重;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的进步;大学的晋升规范和学术刊物的影响。
和美国相比,在国内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条件还不怎么样:合适国内国情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还没真的打造起来,这不止是实证会计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中国经济学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证券市场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非常小,在1998年底国内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内总产值比率只有24.3%,其中还包含了大多数非流通股,流通股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只有7%,截至2000年底这两个比率分别大约为50%和19%左右 ,而美国在1996年底和2000年底股票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为115.6%和200%左右 。并且国内的上市公司通常都是最好的公司,和整个国民经济情况会有肯定差距,而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主如果针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进行的,但针对上市公司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说明整个国民经济的情况吗?假如不可以,那样结论的有用性就会大优惠扣;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备,在国内现在的状况下,获得数据的本钱还非常高,会消耗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存在着重复劳动和数据借助率低等问题,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益于减少获得数据的本钱,大家建议已发表文章的作者可以让别的人推荐他们所采集的数据。仅就数据本身而言,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数据库的建设可望在近期几年内有所收获,在未来的实证会计研究中获得数据将不再是一个主要的障碍,但掌握运用数据可能更为要紧;机构投资者太少,大部分个人投资者不重视会计信息,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干扰实证会计研究的成就,当然这并非实证会计研究的问题而是证券市场本身的问题,只不过说明在国内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要还没像美国如此一些国家迫切;大学的晋升规范还是以论资排辈为主,“能上不可以下”的体制非常难说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对于学术成就的评价也主要以数目为主,而忽视了对水平的需要,而且评定周期相对过短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高水平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这也致使了学者们急于求成的倾向。
同时,大家也应该看到,国内已经拥有了做实证会计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进步及其规模的扩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出了不少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其次,正是中国的特殊环境为大家提供了中国特有些研究课题,如中国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等,大家要研究的一些问题是其他国家从来未曾遇见过的。
6.实证会计研究的取向。每一篇实证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完成的,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目前的成就是打造在这30年研究成就的基础上的。而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成就还极少,大家的研究应该打造在什么基础上呢?大家面临着两个选择:其一是像美国那样从头开始,把他们研究的问题在中国再做一遍,打造是我们的研究基础,但如此会花费不少时间,本钱非常高;其二就是借鉴美国现有些研究成就,在此基础上直接向前走,但美国的研究结论却未必会合适中国的国情,大家己经看到了中国和美国在经济环境方面的巨大差异。假如大家从头做起,或许在半路就会与美国分手,走上不一样的道路,就像一棵树,中国和美国可能是不一样的树枝。假如大家使用第二种思路或许会遗漏一些有意义的课题,甚至走更多的弯路。类似的问题是在国内实证文章的选题应该侧重于模仿还是侧重于革新等等。就国内目前的状况而言,大家感觉模仿,借鉴,继承,革新都值得鼓励,作研究的视角也尽可以不同,由于国内的实证研究还极少,大家需要积累,各种研究积累到肯定的程度,上述这类问题的解答就会变得明朗起来。当然假如要拿研究成就到海外去发表,就需要革新了,假如模仿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也是可取的。
7.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大家倡导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是不同的,但并非截然分开的,二者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证会计研究并不会削弱规范会计研究的重要程度,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会计实务的讲解和预测,主要可以满足会计信息用户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等;而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比如可以满足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辩论的需要。二者可以满足不同需要者的不同需要,可以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一同说理。另外,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没对错、优劣之分,都需要大力进步,只不过要想达到国际水平,规范会计研究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2、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具体问题
l.数据不可比。第一,近期几年国内的宏观经济情况波动非常大,譬如1994的通货膨胀率 达到了21.7%,而1998年献出现了通货紧缩,为-2.6%,这两年的会计数据特别是一些增长指标会存在非常大差异,所以说通货膨胀会致使数据不可比,虽然大家可以应用物价指数对通货膨胀状况进行调整,但假如1994年时没通货膨胀,那样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活动将是另一种情景了,这是没办法调整的;第二,国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正在建设的过程中,每年都会有新的准则和规范颁布,1997年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买卖的披露准则、1998年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情准则、1999年是投资等准则和四项筹备计提政策等,这类准则和规范都会致使各年度之间的会计数据缺少可比性;最后,国内上市公司存在操纵会计数据和关联买卖比重较大等现象,这类行为都是不可持续的,也会致使数据不可比。数据不可比会对样本的选取产生非常大影响。
2.样本问题。在实证会计研究中用一年的数据只能得到一个特殊的结论,不具备常见意义,为了使研究结论适用于普通的,状况,在选取样本时大家一般要选择多年度、多行业的样本,但因为数据在不同年度之间又是不可比的,这会对统计检验的结果导致肯定影响,此时大家就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个不“十分可信”的一般结论和一个 “十分可信”的特殊结论。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要依据研究的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来选取样本,不同年度的数据可以放在一块进行研究,但用时大家要特别小心。另一个问题是选择偏见,用样本来判断总休的首要条件就是样本与总体具备相同的概率分布,或者说样本是随机选取的,但这一点非常难做到,在不少研究中都存在选择偏见问题,在美国也是这样,这就便研究结论的有用性遭到质疑。
3.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中提出假设和讲解结论最好可以依据肯定的理论来进行,在大家用线性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时,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应该可以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只能说明有关性而不可以说明线性关系的理论也可以作为理论基础,但不够坚实,另一些实证会计研究还可能没理论基础。在中国特别是面对中国特有些问题时,找一个合适于中国近况的理论基础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现在国内的实证会计研究除去直接引用海外的模型以外,多数都是依赖“推断”来提出假设和讲解结论的,同时,海外的理论能否讲解中国的现实也是一个问题。
4.市场组合。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或市场模型时,常常会用到市场组合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理论上可以证明市场组合是存在的,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一般用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来代表市场组合,但因为这两个指数本身存在的缺点,使大家对它们能否作为市场组合的有效替代产生怀疑。其次,国内还没一个全国统一的股票指数,这也给实证研究带来了不便。能否设计一个更适当的统一指数来代表市场组合,有待于大家的进一步研究。
5.哲学基础与统计检验的“巧合”。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证伪主义,它说明了一个假设只能被证伪,而不可以被证实,缘由在于要想证实一个假设需要研究无限多个个体构成的总体,这是没办法做到的,而要证伪一个假设仅需一个样本就足够了。在实证会计研究中广泛应用的统计检验恰好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只可以拒绝或不拒绝一个假设而不可以同意一个假设,不拒绝并不可以等同于同意。这到底是一种巧合还是研究者在开始用统计检验时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已经没办法考证了,但有一点可以一定的是统计检验恰好合适了证伪主义的需要,从而在实证会计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6.样本还是总体。因为国内的证券市场出现的时间还非常短,可以借助的数据也非常有限,所以,在研究不少问题时,学者们都选取了全部样本即总体作为研究对象,比如配股、预亏等事件都可以不太难地采集到到现在为止的全部样本,问题是此时一般使用的统计检验办法还是不是适用呢?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其一是统计检验办法是针对样本的,只有在以样本判断总体时才可以使用,对总体的研究仅需估计就足够了,无需再作统计检验;其二是虽然研究对象是总体,但统计检验的办法仍然可以使用,一般有两种讲解:一种讲解是虽然大家选取了全部样本,但可以想象另外还有不少相同种类事件,只不过大家没察看到,如此大家的研究对象就能看成是更大总体的一个样本;另一种讲解是虽然大家选取了全部样本,但大家所要研究的是一个随机变量,任何随机变量都可以使用统计办法进行检验。大家支持第二种看法,觉得虽然研究对象是总体,但仍然可以使用统计办法进行检验。
3、对实证会计研究者的建议
1.熟知己有文献。实证会计研究的选题、假设、检验和结论都打造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在熟知了已有些文献之后,大家才会了解自己应该写什么,就仿佛了解了其他人走过了的路之后,才会了解到哪儿去探寻宝藏。已有文献不只包含海外的文献,还包含国内已有些研究成就,在研究已有文献的同时大家还应该注意对国内特有问题的考虑和讲解。
2.学会基本理论。财务学和经济学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好处的,也是一项深入的研究所必需的。其次,办法论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大家不只要了解实证会计研究是如何做的,还要了解为何如此做和这种做法对结论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办法论的学习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大家不可能只通过书本来学会它,虽然有的书本对于学习技巧论是有益的。
从网络上采集资料。现在国内的数据库建设还非常不完备,数据采集本钱非常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从网络上采集数据是较为可取的一种办法,网络上有丰富的关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数据资料,而且采集数据的本钱也比较低。但这类数据或许会存在一些误差,需要进一步复核。
4.学习统计办法。统计办法的学习是实证会计研究所必需的,国内现在所用的统计办法还都比较简单,大家没理由觉得复杂的办法比简单的办法更有用,要紧的是选择更适当的办法。在美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中统计办法的改进看上去十分要紧,而在国内还没那样迫切,缘由是大家处在不一样的研究阶段,伴随研究的深入,国内对统计办法的需要也会愈加高。
主要参考文试
1陆建桥·国内证券市场中会计研究的实证发现·会计研究,2000;8
2瓦茨,齐默尔曼著,陈少华译·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Ross L. Watts and Jerold L .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A ten year perspective.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0 January
4 Bob Ryan, Robert w. Scapens and Michael Theobald. Research method And Methodolgy In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92
5威廉·H·比弗著薛云奎译·财务呈报:会计革命·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William. R. sco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Prentice-Hall,Inc.1995